《渔樵问对》:从名利之辨看古人智慧天地、体用、名利的深度剖析
曰:“自相依附。天依形,地附气。其形也有涯,其气也无涯。有无之相生,形气之相息。终则有始,终始之间,其天地之所存乎?天以用为本,以体为末;地以体为本,以用为末。利用出入之谓神,名体有无之谓聖。唯神与聖,能参乎天地者也。小人则日用而不知,故有害生实丧之患也。夫
曰:“自相依附。天依形,地附气。其形也有涯,其气也无涯。有无之相生,形气之相息。终则有始,终始之间,其天地之所存乎?天以用为本,以体为末;地以体为本,以用为末。利用出入之谓神,名体有无之谓聖。唯神与聖,能参乎天地者也。小人则日用而不知,故有害生实丧之患也。夫
缘起:哲学的体用关系其实很简单,先有本体,然后是本体之用。比如手电筒发光为体,可以用来寻找丢失之物,也可以用来观察仔细某物,也可以照破黑暗行路。。。等,虽然用完全不一样,但是手电筒之光这个体不变!所以可以用来比喻阳气之能显化于万物之中,太极至阳本体就是体,万物
曰:“‘无欲故静’,是‘静亦定,动亦定’的‘定’字。‘主’,其本体也。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,此是天机不息处,所谓‘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’。一息便是死。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。”
“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、目标任务、方针原则、战略路径、实践要求,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,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,是一个明体达用、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。”从“体用之道”上把握这一科学体系,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新的起